当前位置: 首页  >  管理文件  >  教学改革  >  正文

昆明学院教学改革及教学质量工程创新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10-09-17

昆明学院教学改革及教学质量工程

创新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 ,深入贯彻《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全面推进我校教学建设的进程,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决定在2009年教学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基础上,集中精力抓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为此,学校决定以实施教育部教学质量工程为抓内涵建设的切入点,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组建教学团队为平台,从学校整体教学建设层面、各教学部门专业建设层面、各教研室课程建设层面,全面推进和深化昆明学院教学改革工作。

为规范和落实此项工作,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特制定《昆明学院教学改革及教学质量工程创新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一、建设目标

(一)通过项目的选择和建设,建立教学团队合作机制。开发及整合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进而推进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规模适度、结构优化,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创新型教师队伍,实现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为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通过项目的选择和建设,激励和吸引我校更多的学科专家和高职称教师投入到教学改革及质量工程创新项目的建设工作中来。通过几年的努力,力争在教学和管理的各个方面,理论和实践教学的不同领域取得丰硕的建设成果。培育出彰显我校优势和特色的高水平、标志性教学成果,以此推动我校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开展及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三)通过项目的选择建设和3-5年的努力,实现学校2012年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国家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省级教学团队、省级教学名师、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优秀教材、国家万种新教材、双语教学示范课等项目的建设目标。

二、建设内容

(一)改革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了解学科专业及行业现状,追踪学科专业前沿,结合我校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办学定位,研究并及时修订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及时更新和改革教学内容,构建内涵丰富、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二)创新教学方法。加强与高校之间相关学科及专业的教学经验交流,研究和汲取国内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经验,探索和创新适合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启发式教学、研究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教学方法。

(三)促进教学研究。根据学科专业的发展和改革趋势,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发表学术论文,提升学术水平。以科研促教学,形成科研反哺教学,科研成果向教学活动有效渗透与转化的良性机制。

(四)培育教学成果。紧密结合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形成明确的教改目标和建设思路,不断提升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积极申报、承担并完成各级各类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等项目建设工作,培育优秀教学成果。

(五)优化队伍结构。根据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开展教师的国内外培训、进修和业务交流活动,指导青年教师参与教改项目,提高教学水平,使团队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进一步合理化,实现队伍结构的整体优化。

(六)提高教学质量。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建立完整、有效、可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通过项目建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型实验,把学生科研能力的训练与本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取得明显效果。

三、建设要求

(一)项目建设方案必须以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为指导,以组建教学团队为平台,以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优秀教材、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等建设项目的具体要求为基本依据和建设标准。

(二)项目建设方案应有合理的团队结构。学科专业融合互补,职称结构搭配得当、老中青结合形成梯队。要在整合教学资源、建立合作机制、促进教师交流、搭建合作平台、改进教风学风、培养高水平教师队伍和提升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三)项目建设方案应有清晰的教学改革方向、明确的教学改革任务和积极有效的建设措施。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显特色,充分体现创新性、探索性、引领性、示范性和可操作性。在创新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有显著成效。

(四)项目建设方案必须以争创省级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优秀教材、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等为重要目标,并力争在国家级项目上取得重大突破。

四、建设方式

我校教学改革及教学质量工程创新项目建设以教学团队建设为平台,以项目建设为载体,通过培育和建设不同项目、不同类型的教学团队,确定不同的建设目标,完成相应的建设任务来推进学校的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

(一)团队的组建

1、团队组建一般以专业、教研室、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课程小组等为建设单位,以不同的项目为建设载体。各教学部门可根据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整合教学资源组织申报。鼓励打破原有的教学行政体系,跨部门、跨学科、跨专业组建教学团队。

2、团队组建亦可以根据各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采取开放灵活的建队机制。在以我校教师为主的前提下,适当引入校外力量,吸引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加入到我校教学团队建设工作中来。

(二)团队的类别

根据教育部质量工程的项目分类,我校主要培育七类教学团队:

1、专业建设教学团队:以特色专业、重点专业建设为主的教学团队。

2、课程建设教学团队:以精品课程、双语课程、优秀课程群建设以及相应的教材建设为主的教学团队。

3.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团队: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为主的教学团队。

4、实践教学建设教学团队: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大学生竞赛活动为主的教学团队。

5、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团队:以理论课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实践课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为主的教学团队。

6、教学管理改革教学团队:以教学运行和管理机制建设改革、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为主的教学团队。

7、其它类别教学团队:跨学科教学团队以及其他具有创新特色的教学团队。

(三)团队的岗位设置

教学团队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及教辅人员组成,原则上每个教学团队5 - 15人,根据项目不同和建设任务轻重可适当增减,但最少不低于5人。

(四)团队带头人的任职条件

每个团队设置带头人岗位1个,要求:

1、带头人应为我校相关学科(专业)的专家,一般应有教授或副教授职称;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同时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2、熟悉相关学科专业及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趋势,改革思路清晰,改革意识强烈,改革目标明确;能领衔和主持团队的项目建设,指导团队各项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任务的完成。

3、为人正直、治学严谨、凝聚力强,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有团队协作精神。

(五)团队的项目选择

项目选择应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结合各教学部门的发展方向,认真分析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从专业建设、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管理机制改革等方面寻找突破口,选择最具优势与特色的领域作为建设项目,并在此基础上确定相应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建设方案。

五、建设规划

(一)学校计划每年在建校级教学团队15-20个。校级教学团队按年度分批组织遴选,采用滚动式建设方式逐年增补,总量控制。争取经过3-5年的努力,建成省级各类质量工程项目教学团队25-35个,国家级各类质量工程项目教学团队2-3个。

(二)校级教学团队建设周期一般为1-3年,可根据不同的建设项目确定不同的建设周期。原则上申报省级各类质量工程项目教学团队由校级团队遴选产生,国家级由省级遴选产生。

六、建设经费及奖励经费

学校对校级教学团队分期投入专项建设经费,申报省级及以上项目成功学校将给予专项奖励。

(一)经费额度

1、校级教学团队学校一次性投入建设经费2-5万元,各教学团队可按不同建设周期分年度申报使用。获省级及以上项目教学团队的后续建设经费,学校按有关文件规定按1:1比例给予配套。

2、获省级项目教学团队,学校一次性奖励2万元,获国家级项目教学团队,学校一次性奖励10万元以上。

(二)经费使用

1.团队成员个人奖励(30%)。

2.团队日常教学活动专项经费(30%)。

3.团队项目建设与研究专项经费(40%)。

4.团队硬件条件建设经费(单列,以立项方式另行投入)。

(三)经费管理

学校投入的建设经费,必须专项用于教学团队建设及其项目建设,实行专款专用。按上述经费使用范围,由团队带头人负责经费使用的计划和申报。

七、考核方式

(一)学校对团队建设采取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的方式,要求对建设过程和建设成效加强监督和检查。根据不同类别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及承担的建设任务,以教学质量工程评审标准为基本依据,按不同建设周期组织对各个教学团队的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建设期内即申报省级或国家级建设项目成功者,可提前结题。

(二)中期检查由项目承担部门组织实施。项目承担部门须按期对本部门教学团队及项目建设工作进度进行自查并完成《中期自查报告》,《报告》须报教务处备案。由教务处组织专家组对全校教学团队及建设项目进行抽查和评估。《中期自查报告》是结题验收的重要依据,未按期完成中期自查的教学团队不得参加结题验收。

(三)结题验收由教务处组织实施。各项目承担部门须按期对本部门教学团队及项目建设成果进行自查并完成《结题自查报告》,由教务处组织专家组对全校教学团队及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评估和结题验收。

(四)团队工作业绩考核与团队建设经费投入挂钩,批准立项建设后拨付建设经费的50 %,中期验收合格后拨付建设经费的30%,结题验收后拨付其余20%,个人奖励结题验收后一次性发放。对不能按期完成建设任务,不能按期组织中期检查,建设成效极差的教学团队,学校将停拨建设经费并责令整改。

(五)团队成员的业绩考核将视同教研成果,纳入学校各类教学评审指标并作为学校年终考评、职称评定、晋级、优秀教师评审的重要参考。

八、申报程序

校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在各教学部门或相关职能部门推荐申报的基础上,由学校组织专家评审并择优确定。省级及以上教学团队在校级教学团队建设的基础上组织申报。具体申报程序为:

(一)由各教学部门或相关职能部门组织申报工作,根据本部门和学校教学建设或教学管理需要,认真分析建设条件和基础,确定要组建的教学团队并提出团队带头人。

(二)由团队带头人确定建设项目,负责组建教学团队,提出团队建设及所承担项目建设的目标、任务,建设方案以及团队运行机制等。

(三)由教务处负责形式初审并组织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组论证评审,由团队带头人负责公开答辩。根据学校每年的建设规划,通过公平竞争,择优确定校级教学团队。

(四)报送学校主管领导审核批准。

九、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学校教学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管理,确保我校教学质量工程创新项目建设的质量,决定成立昆明学院教学改革及教学质量工程创新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长:罗明东

副组长:郝旭霞  王韬   陈嘉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务处教学研究科。

 

本方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附件:

1、昆明学院教学改革及教学质量工程创新项目建设指南

2、昆明学院教学改革及教学质量工程创新项目建设教学团队申报表

3、昆明学院教学改革及教学质量工程创新项目建设教学团队任务书

 

 

昆明学院

20091030

 

 

 

 

附件1

 

昆明学院教学改革及教学质量工程创新

项目建设指南

 

根据《昆明学院教学改革及教学质量工程创新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学校计划每年建设15-20个校级教学团队,经过3-5年的努力,建成省级各类质量工程项目教学团队25-35个,国家级各类质量工程项目教学团队2-3个。

为确保此项工作的落实和实施,加强对教学改革和团队项目建设的宏观指导,提高我校教学改革及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层次和水平,使各教学团队在项目选择上目标明确,优势突出,特色明显,确保建设任务的完成,制定本项目建设指南。

一、特色专业建设项目

(一)建设目标:本项目旨在鼓励和支持各教学部门按照学校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办学定位,以争创省级或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为目标,以省级或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标准为依据,遴选本院系具有较高办学水平和鲜明办学特色、市场定位准确、人才需求旺盛、办学基础扎实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通过建设,形成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机制,成为特色优秀人才的培养基地,通过示范带动作用,整体推进学校的专业建设工作。

(二)建设内容与要求:重点在强化优势,突出特色,改革创新,提高效益。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构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实践地位突出的课程体系;改革实验教学,探索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改革教材建设机制,推进教材、教学参考、教学课件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材建设模式。通过改革和建设,集成取得的有效经验和实践成果,形成该专业建设内容的相关参考规范,发挥推广和示范的作用。

二、课程建设项目

(一)精品课程建设

1.建设目标:本项目旨在鼓励和支持各教学部门积极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以争创省级或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为目标,以教育部精品课程建设标准为依据,建设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富有创新特色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通过建设,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2.建设内容与要求:重点在特色鲜明、创新性突出和教学效果显著。精品课程要求是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或量大面广的专业课并开设两届以上;精品课程的课程负责人应为具有教授职称的专任教师;精品课程的课程网站应能提供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课件、授课教案、习题集、实验、实训、实习指导书、参考文献目录等材料以及至少三位主讲教师(包括课程负责人在内)每人不少于45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鼓励将课件或全程授课录像上网参评);精品课程的教材应能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最新科技和教学改革成果,能适应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二)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

1.建设目标:本项目旨在鼓励和支持各教学部门按照本科教育要求以及教育部本科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标准的要求,积极开展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以争创省级或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为目标,形成与国际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接轨、符合我校实际、具有一定示范性和借鉴意义的双语课程教学模式。通过建设,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外语水平和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2.建设内容与要求:重点在双语教学模式的建立和推广,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通过建设,培养和建设双语教学师资队伍,探索双语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双语课程课件制作水平,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方法。要求引进优秀双语教材,精心选择教学内容,融外语教学与学科知识教育为一体。同时,通过教学资源共享,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一般为非核心课程,有较好的课程建设基础,课程开设两届以上,修读该课程的学生具有较好的外语基础;一般以单门课程申报,亦可按学科归属以系列课程形式(2-3门)申报;课程负责人原则上要有出国留学的经历,团队成员结构合理、外语水平较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较好。同时鼓励聘请国外教师、专家进行双语教学工作。能够提供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集、试卷及参考答案、参考文献目录等教学文件以及课程负责人不少于45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

(三)优秀课程群建设

1.建设目标:本项目旨在鼓励和支持各教学部门根据学校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办学定位,改变传统的以单门课程作为重点课程建设的课程建设模式,以优秀课程群(专业核心课程群或系列基础课程群)为建设项目,围绕培养目标和专业核心能力,构建和优化课程体系,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及教学效果的整体提高。

2.建设内容与要求:优秀课程群可以是各专业的核心课程或全校性公共基础系列课程,也可以是通识教育系列课程或素质教育系列课程。要求通过课程整合重组和资源优化配置,打通和建立不同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增强不同课程之间知识的融通和衔接,构建以知识传授为主线、能力培养为核心、素质提高为目标的三位一体、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同时要处理好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专业、核心能力与素质培养之间的关系。

优秀课程群的各门课程一般应设置三年以上,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料;一般由3门(含3门)以上课程组成,课程之间内在联系紧密,逻辑关系清楚,优化整合效果明显;有利于促进教学资源的整合及优化配置,预期建设效果显著。

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

1.建设目标:本项目旨在鼓励和支持各专业按照学校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办学定位,以争创省级或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建设目标,以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标准为依据,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理念、管理机制的综合改革。通过建设,形成有利于多样化创新人才成长的培养体系,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2.建设内容与要求:重点在教育理念、管理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教学内容的创新。要求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教学运行和管理机制、教学组织形式等多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要求培养目标明确,创新点突出,特色鲜明,突破旧有模式,教育教学理念具有较强创新性,形成了完整独特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预期效果好,能对本领域应用型或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四、实践教学建设项目

(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建设目标:本项目旨在鼓励和支持各教学部门按照学校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办学定位,以争创省级或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实验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实验资源开发共享为基础,以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和完备的实验条件为保障,创新管理机制,推进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技术、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通过建设,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2.建设内容与要求:重点在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要求树立以学生为本、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理念,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满足现代实验教学需要的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仪器设备先进、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实验教学环境,建立现代化的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为学校实验教学提供示范经验,促进和带动学校实验室建设的健康发展。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可以是公共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学科大类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或学科综合实验中心、综合性工程训练中心等。重点在受益面大,影响面宽的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如物理、化学、生物、机械、电子、计算机、经济管理等。

(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1.建设目标:本项目旨在鼓励和支持各教学部门按照学校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办学定位,以教育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建设标准为依据,探索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新机制,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改革,探索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通过建设,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初步训练,培养科研能力和创新兴趣,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创新实践的能力。

2.建设内容与要求:重点在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改革,强调学生是项目的主体。要求以兴趣驱动、自主实验、重在过程为基本原则,在导师指导下,由学生拟定研究性学习或创新性实验的研究课题并组成研究团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进行实验方法设计,自主组织项目的实施,独立撰写总结报告。

项目选择的难易度应适合学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要求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

项目执行时间一般为1-3年,以二至三年级本科学生为主,以指导教师为团队带头人组织申报。团队指导教师一般不超过2人,学生不超过5人,鼓励来自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组队。

(三)大学生竞赛活动

1.建设目标:本项目旨在鼓励和支持各教学部门按照学校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办学定位,积极推动大学生参与校外学习、创新和实践,让大学生在活动中开发学习和研究的兴趣和潜能,增加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使我校学生在各级竞赛活动中取得好成绩。

2.建设内容与要求:重点在鼓励学生参与全国或全省具有较大规模和影响力的大学生竞赛活动。如数学建模、电子设计、艺术设计、外语演讲、职业技能、大学生运动会、文艺汇演等活动,以项目建设的方式,建立长效运行机制,通过课余时间集中训练,使学生达到参赛要求并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参赛学生可在全校各专业在校生中遴选。

五、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建设项目

1.建设目标:本项目旨在鼓励和支持各教学部门和广大教师创新教学理念,打破传统课程框架,探索和建立适应于我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通过项目实施,引导教师根据课程性质及课程特点,构建不同教学模式和不同教学方法;根据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辅之不同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力求通过多层次多维度的课程教学设计,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实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综合目标。

2.建设内容和要求:本项目可以是专业建设项目或课程建设项目的子项目,也可以是创新性强,实践效果预期良好的重点建设项目。独立申报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建设项目必须目标明确、选题恰当、创新性强,符合我校实际情况,有理论、有实践、可操作、有借鉴意义并能推广应用。一般按专业或不同课程体系,分理论课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及实践课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两大类申报。

六、教学管理改革建设项目

1.建设目标:本项目旨在鼓励和支持各教学部门和各相关职能部门,探索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机制和质量保障体系;改革以学分制为基础的教学管理制度和学生管理模式。通过项目实施,使我校教学运行模式、管理机制、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2.建设内容和要求:本项目应以教育科学和管理科学为基础,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以适应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与多样化发展为宗旨,以充分调动广大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原则,抓住制约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探索与应用性本科教育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体制。积极深入研究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和监控机制,建立制度化、科学化的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为学校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此项目分校级管理和院系级管理两个层面,针对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组织申报。

七、其它项目建设

学校亦鼓励和支持组建其它跨学科教学团队或选择其它建设项目的教学团队,具体申报方式相同。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要求,以及建设数量等根据项目申报情况报学校审批后立项。